← 返回博客列表

2025/9/24

打造高质量 AI 图像的提示词公式

AI Image Prompt 团队#prompt-formula#template#qa

当你一天要交付 moodboard、广告海报和教育解说图,根本没有时间每次都从零写提示词。因此我们建立了一套可复用的提示词公式库。它像积木一样,由场景框架、主体描述、灯光方案和后期控制模块组合而成。面对不同需求,只需要替换相关模块,而不必重新组织语言,生产效率大幅提升。

4C 公式

我们最常用的模板之一是 4C:Character(角色)、Context(场景)、Camera(镜头)、Controls(控制)。每个部分用一句话描述。

把四个模块拆开后,我们就能快速替换。例如把产品海报改成赛博朋克户外广告,只需替换 Context 句子;将 Nano Banana 提示词迁移到 GPT-4o,也只需要在 Controls 里交代字体渲染和高分辨率细节。

  • 角色:描述人物或主体的姿态、情绪、关键特征。
  • 场景:环境、道具、时代背景或叙事钩子。
  • 镜头:构图、焦段、景深、运动方式。
  • 控制:技术指令,包括光线布置、渲染参数、负面提示。

RISE 评分表

为了确保公式不过度模板化,我们用 RISE(Relevance、Instruction density、Specificity、Evidence)给每条提示打分。Relevance 检查是否所有内容都与目标相关;Instruction density 确保每句只包含一个动作;Specificity 要求尽量使用可量化的描述;Evidence 则提醒我们引用具体素材编号、色码或草图链接,为模型提供锚点。

多公式堆叠

在分镜或连贯场景中,我们会堆叠多个公式。开场画面使用 4C,转场画面套用 Motion 公式,强调动态连续性(例如 "主体从左向右移动,拖尾模糊 20%");高潮画面调用 Lighting 公式,写出多点光源的协作方式。每个公式都模块化记录,团队成员可以随时接手,避免解读复杂长段落。

生成前的核对清单

即便套用了公式,我们仍会花 90 秒做起飞前检查。确认模型版本、输出比例、是否需要 GPT-4o 的排版能力;把提示词交给 LLM 做歧义检测;最后核对 sitemap 清单,确保新案例会落入正确的分类标签。通过这些步骤的提示词,通常只需一轮修订就能交付。

  • 自检动词是否冲突(替换 vs 保留)。
  • 确认负面指令放在结尾,例如禁止水印、禁止额外肢体。
  • 评估参数是否超出模型能力(如 Nano Banana 不擅长细小文字)。
  • 记录种子值以便后续 AB 测试。

公式并不会取代创意灵感,它只是帮你腾出脑力处理更有价值的设计决策。搭配我们画廊里真实可复现的案例,你会拥有一套即插即用的提示词工具箱,在任何紧凑节点中都能保持作品品质。